1月17日,省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发文,确认常熟市中医院等三所中医医院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自此,常熟市中医院正式跨入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行列。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常熟市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预防、病例救治、愈后康复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防控体系。常熟市中医院先后完成《疫情防控管理体系》《医院入口管理要求》《发热门诊工作体系》等5册疫情防控体系化制度汇编;开设常熟市唯一24小时核酸采样点,共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72.4万余人次;承接东南方舱疫苗接种点任务,完成疫苗接种16.6万余人次。常熟市中医院先后派遣医护骨干人员8批54人次驰援武汉等地,派出援上海、苏州医疗队三次合计40人次,派驻市内隔离点、黄码医院、核酸基地、封控区闭环采样297人次,承接疫情防控各项突发任务安排工作人员300余人次。常熟市中医院聚焦网格,锚定重点,构建快速高效应对规模性疫情处置体系——“综合性病区,3+4混编式团队”模式。该模式提升了新冠病毒感染应急医疗救治和接诊能力,获得省级督导组肯定。
此外,常熟市中医院遵循省中医药管理局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控方案,依据虞山医派学术思想,结合地域特色,拟定了防治协定处方。常熟市中医院承担全市隔离点中药汤剂配送任务,至今累计发放防疫方12.1万余包,取得了良好反响。同时,医院在发热门诊、门急诊、行政楼底楼等区域进行中药熏蒸;研制并发放防疫香囊4000余个,帮助预防时疫、空气净化,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未病先防”特色优势。
2022年,全国首家县级综合性中医药博物馆——常熟中医药博物馆启用1500平方米新馆,入选2022年度江苏省中医药十大新闻。新址与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铁琴铜剑楼毗邻,使其从“韫椟而藏”的院内直接走向社会,让更多人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精彩魅力。
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离不开高层次人才。常熟市中医院先后挂牌设立汪受传、王业皇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常熟工作站,完成熊秀萍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并设基层工作站2个,完成第二批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
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常熟市中医院大力实施“姑苏卫生人才”计划、常熟市“昆承英才”卫生人才项目,在院内实施人才培养“三跑”计划、“优青”工程等,加强老中青三代名医的核心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专科梯队建设。医院现有江苏省名中医3名、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1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名、“姑苏卫生重点人才”3名、“全国导师制”培训人员3名、常熟市卫健系统学科带头人4人、常熟市卫生高层次人才6名、常熟市“昆承英才”卫生人才10名、常熟市名中医9名。
常熟市中医院先后引进针灸推拿科、骨伤科、脾胃病科临床医学专家4名,目前拥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5个、江苏省基层中医特色专科1个、det365手机版_ibay365_北海365最新房屋出租中医重点专科4个。
常熟市中医院作为全市中医药工作龙头单位,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专科医共体建设,已建成联合病房7个、慢病联合门诊16个。市中医院帮助基层建立名中医传承工作室20个,常熟市名中医师带徒28人。医院还帮助基层建立三级中医馆21家、四级中医馆7家、五级中医馆1家、中医阁91家。与此同时,市中医院面向基层,积极开展“中医药就在你身边”健康巡讲,深入开展冬病夏治、冬令进补膏方节等中医药养生医疗活动,并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特色中医药服务,让中医养生保健惠及千家万户。
在加强区域医疗协助,促进中医共同发展方面,常熟市中医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常熟市中医院先后发起成立治未病、中医护理、卒中、帕金森等专科专病联盟,成员单位涵盖全市医疗机构。作为区域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基地,市中医院每年为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农村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及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临床应用中,常熟市中医院坚持以中医为核心的中西医结合发展策略,为市民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高质量综合医疗服务。医院完善了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及慢病防治体系,成功创建了4个县(区)级区域防治指导中心;成立了中医重症MDT救治团队等4个中医MDT团队,是省内率先开展“脑起搏器植入术(DBS)”手术的县级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