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根据民政部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将实现基本全覆盖的目标要求,2022年1月5日,江苏省民政厅、省委组织部等18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建成一支数量足、结构优、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显着提升,基本形成服务网络完备、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健全、‘社会工作+慈善+志愿服务’共融互通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社会工作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服务‘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中的专业作用发挥更加充分。”为此,江苏省昆山市作为社区慈善发展基金会和社会工作站的先行先试地区,积极引导供需精准对接,科学编制服务需求清单,着力打造专业服务品牌。
先行先试打造昆山慈善名片
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社区慈善发展规范。现阶段,《昆山市社区(村)发展基金操作指引》的政策出台,对社区发展基金的组织机构、资金筹募、资金使用等方面加以规范,形成了标准化的流程手续,保证了社区发展基金的使用安全。此外,对于社工人员、志愿者等工作制度的安排,昆山社区慈善工作初步形成了重大活动在政府指导下由社工统一部署,经常性活动由志愿者自主进行的一套比较完备的社区慈善活动运行机制。同时加强考核激励,将各小区开展慈善活动的情况纳入社区年终表彰考核范畴,以此来调动和激励各小区做好慈善服务工作,做到慈善活动经常化、常态化。
规范慈善样态,发挥社区慈善专业优势。现阶段,社区基金会和社会工作站都处于试运行中,导致社区慈善的发展呈现不平衡、多样性样态。由此,昆山一方面加快慈善人才队伍培养,做到内部“增值赋能”与外部“招善引智”相结合。通过加强与高校相关专业的联系,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做好专业人才的实践与对接工作,培养慈善力量潜在人才。另一方面,创新慈善方式,构建社区公益网络。昆山市探索现代社区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的“慈善+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新模式。在捐赠渠道方面,构建慈善与信息化相辅相成的“慈善+互联网”智慧慈善新渠道。
数字化赋能发展,盘活社区慈善活力。智慧赋能实现慈善组织的高质量与内涵化发展,树立品质慈善新标杆,是昆山现在以及未来社区慈善发展的主要方式。现阶段,昆山政府为发展社区慈善,一方面,搭建智慧慈善平台,推动各类慈善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实现从无形到有形。以数字化赋能实体化落地管理,推进“慈善实体”“慈善服务空间”的登记、认定、标识工作,夯实慈善基础配置。另一方面,实现数字赋能、科技向善,借助互联网创新网络捐赠方式,以志愿积分增强网络募捐能力,推动微公益、指尖公益、链上公益的优化升级,以数字化、便利化的慈善网络推进大慈善的纵横深度发展,带动“日捐月捐”慈善习惯的养成和“向上向善”慈善理念的培育。
再接再厉创造昆山慈善样本
昆山市通过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力量,积极联合社区居委会进行慈善信息管理。一方面,进行慈善积分制,物资捐赠或者参与活动的居民与志愿者根据积分可兑换物质奖励或优先享受社区某些福利待遇。通过物质鼓励和精神激励的方式加强社区慈善的互惠规范。另一方面,工作站内部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奖惩机制、监督机制和慈善项目活动执行的反馈机制,以保障慈善活动开展的有序进行。此外,社区发展基金会建立健全财务透明体系和独立审计体系,提高组织管理者的决策科学性,以制度规范强化社区慈善发展。
社区慈善的发展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专业的事情要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慈善发展与推广也要由专业的技术来完成。由此,社区慈善的发展需要发挥专业优势。一方面,培育专业人才。出台引进人才新政策,培育发展专业性人才,以物质奖励推动持证率是昆山社工人才培育的有效方式,政策、资金、项目、奖励、培训等是昆山培育枢纽型志愿者组织的主要方法。另一方面,发展数字化慈善。昆山市利用互联网构建社区慈善数据平台,实现慈善数据和慈善空间共享。同时利用大数据开发各种指尖APP,高效、便利地实现了随手公益的想法与实践,有效实现社区慈善与本土资源相衔接。
社区慈善的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参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已经在社区慈善建设过程中成为一支重要的支持力量,撬动社会本土资源,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社区慈善建设中,是昆山做好社区慈善的重要经验。一方面,确保慈善活动的开展具有适应性和能动性,要求社区慈善进行慈善活动的安排,不仅要从活动内容、时间、形式等进行专业化的划分,提高适应性,而且要避免慈善工作站时期的单一慈善活动,以居民为中心,提高居民能动性。另一方面,慈善网络的展开要具有联合性和协同性。社区慈善以公益为目的,通过与高校和政府合作,以交流会和联谊会为依托,在充当慈善组织交流平台的作用下,吸引不同社区和不同领域的慈善组织参与到平台交流会中去。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各慈善组织的信息,开展有效交流,而且在交流过程中也便于吸引其参与到社区慈善网络中来。